发布日期:2025-08-27 08:52 点击次数:145
中东这地方,从来就没真正消停过。 就在大家以为加沙战火已经够呛的时候,以色列突然亮出了更大的野心! 他们刚批准了进攻加沙城的计划,代号“基甸战车B”,但这回目标可不止是哈马斯。 以色列军方和政界大佬们放话了:2025年就是“对伊朗的战争年”,砸下425亿美元军费,不仅要再锤伊朗,还要把伊朗背后的“四大轴心”盟友——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伊拉克民兵组织,给一锅端了!
这架势,是想把整个“抵抗之弧”连根拔起啊! 伊朗那边也一点不怂,副总统直接警告“战争随时爆发”,最高领袖顾问更是明说“跟以色列美国没协议,现在就是战争状态”。 加沙地面战火未熄,德黑兰核危机又到临界点,英法德最后通牒压境,中俄美欧暗流涌动,一场席卷中东的超级风暴,似乎真的要来了。
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大笔一挥,批准了进攻加沙北部核心——加沙城的“基甸战车B”计划。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 以军准备玩把大的,计划投入数万名士兵,调动五个整师,组建至少12个旅级战斗群(相当于万人规模的主力部队),涵盖步兵、坦克、大炮、工兵和后勤支援所有兵种。
再加上原本就在加沙地带作战的加沙师的两个旅,总共14个旅的庞大兵力将压向加沙城。 为了凑够人手,以色列还要紧急征召大约六万名预备役人员。 这场战役的核心目标非常明确:彻底击败哈马斯。 以色列总理府说得斩钉截铁:除非哈马斯一次性释放所有被扣押人员,并且完全满足以方提出的所有条件,否则战斗绝不会停止。
这些条件包括哈马斯必须解除武装、整个加沙地带要实现“非军事化”、以色列要控制加沙的边境,以及建立一个既不能由哈马斯掌控、也不能由当前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导,同时还得愿意和以色列和平共处的新管理机构。 说白了,以色列不仅要军事上消灭哈马斯,还要从政治上彻底抹去它在加沙的影响力,按照自己的意愿重塑加沙的未来。
然而,加沙城的现状已经惨不忍睹。 根据加沙当地卫生部门的最新统计,自本轮冲突爆发以来,这片土地上已有超过5.7万人失去了生命。 战火摧毁了这里90%的基础设施,曾经的家园、学校、医院、道路,如今大多沦为废墟。
联合国发布的报告描绘了更绝望的图景:96%的加沙家庭深陷极端贫困的深渊,几乎一无所有。 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出紧急警报:有90万名加沙儿童正遭受严重营养不良的折磨,他们的身体和未来都在被饥饿侵蚀。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用了一个极其沉重的词来形容加沙——“教科书式的人道主义崩溃”。
面对即将在加沙城展开的、可能更激烈的战斗,以及预计将有高达一百万平民需要从加沙城撤离的严峻形势,以色列军方也做了一些准备。 他们正在加沙南部地区加紧修建人道主义设施,包括增设多个援助物资分发点,以及新建至少两所野战医院。 但这些努力,在如此巨大的人道灾难面前,显得杯水车薪。
就在全世界目光聚焦加沙之时,以色列总参谋长赫尔齐·哈勒维(根据最新信息,应为哈勒维,原文中“扎米尔”可能有误或需更新)抛出了一个更震撼的宣言:以色列已将2025年明确界定为“对伊朗的战争年”。
为了这一年,以色列狂砸425亿美元军费,决心趁去年空袭后伊朗导弹库尚未完全恢复的时机,再给伊朗来一次重击。 时间回溯到去年6月13日那个凌晨,以色列空军发动了代号“狮子的力量”的大规模空袭。 超过200架战机,包括最先进的F-35I隐身战斗机,扑向伊朗境内目标,重点打击了纳坦兹的铀浓缩厂等核设施以及导弹基地。 行动中,一些参与核计划的关键科学家和导弹项目的核心设施也被摧毁。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直言不讳,行动的唯一目的就是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 有意思的是,就在空袭前一天,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刚刚通过了一项罕见决议,指责伊朗没有履行其核不扩散义务。 时任IAEA总干事格罗西透露,伊朗当时已囤积了400公斤纯度高达60%的高浓缩铀,距离制造武器所需的90%纯度门槛已不遥远。
伊朗随即展开报复,向以色列发射了上百架无人机和导弹,袭击以色列本土,造成数十名以色列人死亡。 这场持续了十二天的激烈交锋,后来被称为“十二日战争”,双方伤亡总数超过一千人。 以色列的空袭给伊朗造成了严重损失,而伊朗的反击也让以色列付出了代价。
最终,在美国介入并对伊朗目标进行空袭后,美国单方面宣布“停火”,但双方并未签署任何正式的停战协议。 这种脆弱的非正式停火,一直维持着危险的平衡。
如今,这个平衡正面临崩塌。 以色列方面评估认为,尽管“狮子的力量”行动重创了伊朗的核设施,但其核心的核能力并未被完全摧毁。 伊朗的核活动不仅没有停止,反而在紧张局势中持续推进。
面对英国、法国和德国发出的“八月底重返核谈判”的最后通牒,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的态度异常强硬,直接回绝了西方要求其停止铀浓缩的压力:“要我们停止铀浓缩? 门都没有! ”伊朗正积极转向中国和俄罗斯寻求支持,希望能借助这两大国的力量,顶住西方可能重新施加的制裁压力。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对此回应,重申中方一贯主张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问题,并明确表示反对启动联合国安理会的“快速恢复制裁”机制。 与此同时,伊朗国内备战气氛浓厚。
就在以色列批准加沙城进攻计划的同一天,伊朗第一副总统穆罕默德·莫赫伯发出警告:“战争可能随时爆发。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高级军事顾问叶海亚·拉希姆·萨法维说得更加直白:“我们跟以色列和美国之间根本没什么协议,现在还处在战争状态。 ”双方的敌意已毫无掩饰。
以色列的终极目标,远非仅仅打击伊朗或消灭哈马斯。 其国防部长卡茨在批准“基甸战车B”计划时,清晰地勾勒出更宏大的战略图景:以色列的下一步计划,是要“彻底清除整个‘抵抗之弧’”。 这个由伊朗支持和串联的地区联盟,被以色列视为心腹大患,其核心成员被以色列称为“四大轴心”,包括巴勒斯坦的哈马斯、黎巴嫩的真主党、也门的胡塞武装以及伊拉克的亲伊朗民兵组织。
黎巴嫩真主党拥有庞大的火箭弹和导弹武库,长期盘踞在以色列北部边境,与以军时有交火。 也门胡塞武装虽然远在阿拉伯半岛,但其对红海国际航道的袭扰能力,以及对以色列本土发动远程打击的威胁,让以色列如芒在背。 伊拉克境内的亲伊朗民兵组织则时常对驻伊拉克美军基地甚至以色列目标发动无人机和火箭弹袭击。
以色列意图通过连续的军事行动,将这四股力量一并铲除,彻底瓦解伊朗构筑的这条“抵抗之弧”。 这意味着以色列可能将不得不同时或在极短时间内,在加沙、黎巴嫩边境、红海方向(针对胡塞)甚至间接应对伊拉克方向的威胁,面临多线作战的巨大挑战和风险。
在这场牵动全球神经的危机中,国际调解的格局也在悄然变化。 传统的调停者角色发生了位移。 埃及,过去重要的斡旋方,因自身西奈半岛的安全关切等问题,影响力有所下降。 卡塔尔作为资金充裕且与多方保持沟通的国家,其调停角色正变得日益突出,暗示着中东地区权力格局的微妙调整。
沙特阿拉伯的态度也值得关注,它从最初的相对旁观,转变为承诺提供高达5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加沙地带未来的重建。 而美国,这个中东传统上的主导力量,其拜登政府在该地区的信任度却跌至了历史低谷。 近期民调显示,仅有12%的阿拉伯民众对美国的中东政策表示认可。
一个引人瞩目的新动向是,中国提出的关于召开“国际和平会议”以解决巴以冲突的构想,首次被相关方作为正式方案附件的一部分纳入讨论。 这被视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特别是在复杂的中东问题上,话语权和影响力正在提升的一个信号,新兴大国在调解地区冲突方面获得了更大的空间。
加沙地带废墟间升起的烟尘尚未散去,德黑兰核设施上空笼罩的疑云愈发浓重。 以色列庞大的战争机器已经启动,剑锋直指伊朗及其盟友网络。 伊朗则严阵以待,誓言反击。 脆弱的停火协议在双方激烈的口水仗和军事部署面前形同虚设。
英法德重启制裁的倒计时滴答作响,中俄美欧各方力量在幕后纵横捭阖。 黎以边境的零星交火,红海航道的袭扰事件,伊拉克境内的爆炸声,都在为这场酝酿中的更大风暴敲响边鼓。 以色列“一锅端”的豪赌,伊朗寸步不让的强硬,让整个中东地区弥漫着浓烈的硝烟味,平民的苦难在战鼓声中持续加深。#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