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29 18:55 点击次数:173
1924年,法国兵工厂搞出个要命操作:新机枪用的7.5×57mm子弹,和德国毛瑟弹长得像双胞胎!
前线士兵一不留神就把德国子弹塞进枪膛,嘭! 炸膛了!
罗马尼亚测试场更惨,射手被炸成重伤,法军吓得宁可抱着老掉牙的霍奇基斯机枪哆嗦。
可法国工程师的脑回路清奇:“改弹药? 不! 我们把子弹砍短4毫米! ”
于是7.5×54mm弹横空出世,士兵们集体翻白眼:宁可削子弹也不换德国标准? 这很法兰西。
那会儿法国陆军正为机枪犯愁。
一战时的绍沙机枪烂出名堂:敞开式弹匣卡弹卡到怀疑人生,士兵管它叫“战壕搅屎棍”。
军械局急吼吼找替代品,美国BAR自动步枪摆上桌,射速猛、火力凶,法国军官眼睛亮了。
圣埃蒂安兵工厂提议:“咱仿制吧! ”
结果陆军高层拍桌子跳脚:“世界第一陆军仿美国货? 丢人! ”
沙泰勒罗兵工厂趁机掏出自家方案:枪管铣得像艺术品,木质枪托雕花刻线,连防尘盖都严丝合缝透着法式精致。
新枪设计堪称“缝合怪”。
枪机照抄BAR的偏移闭锁,却硬塞进两个扳机:前扳机点射,后扳机泼水。
弹匣顶在脑门上(学丹麦麦德森),瞄具被迫歪到左边,全世界只有法国佬逼你用右手抵肩时还得歪脖子瞄准。
绝的是枪管。
连续扫到400发,枪管温度飙到800℃,膛线烧得通红!
《操作手册》白纸黑字写:“停火!冷却15分钟! ”
前线士兵骂娘:“德国人冲锋会等你喝咖啡吗? ! ”
1930年代的马奇诺防线地堡里,魔改版FM 24/29正在发威。
枪管加厚成铁棍,弹匣换成30发垂直弹盘,塞进混凝土工事当固定炮台。
德军装甲车刚露头,子弹泼水般砸过去,硬生生在阿登森林扛住三波进攻。
等法国本土沦陷,画风突变。
德军把缴获的机枪编号MG 116(f),甩给二线部队凑数,大兵们边用边骂:换个弹匣要5秒! BAR能打三梭子了!
殖民地战场才是它的魔幻舞台,1954年奠边府战役,越共扛着缴获的FM 24/29扫射法军。
法国大兵躲在战壕里崩溃:“见鬼! 他们在用我们的枪! ”
阿尔及利亚沙漠里更离谱:游击队把枪架在骆驼背上扫射,法国宪兵追着骆驼屁股吃灰。
倔强的是法国自己,1960年北非驻军拒收美援BAR,理由就一句:“这破铁坨能比我们的雕花枪管准?”实测数据啪啪打脸:600米外法械命中率80%,BAR连靶子边都蹭不着。
布鲁塞尔军事博物馆躺着支编号A-4927的老枪,枪托上刻着1940年敦刻尔克士兵的遗言:“最后的子弹留给尊严。 ”
宪兵队直到2006年还在用它巡逻,不是缺钱,是老头们死活不肯交枪。
总产量187,412挺,服役82年,当AA-52通用机枪终于取代它时,仓库里还有堆未拆封的备用枪管,老师傅摩挲着散热片上的新艺术运动曲线:“德国人造MG42像冲厕所,我们? 这是造巴黎铁塔呢。 ”
“削子弹也不抄德国!法国双扳机奇葩机枪,硬刚82年打脸全世界”“枪管烧红不准换! 法军神操作:打完400发全体休息喝咖啡”
“越共用法国枪打法国人! 这把顶弹匣的倔强机枪,服役到2006年才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