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9-18 23:44 点击次数:75
你知道那天的场面有多震撼吗
说起1984年10月1号那回,天安门广场头一回听到“战略导弹方队”这名字,老百姓们那个激动劲儿
想想看,十二辆巨型运输车,慢悠悠地拖着三截白白胖胖的弹体
你说那阵势,不夸张地说
群众的欢呼声几乎都能把天给掀翻了
那时候的导弹叫东风-5基本型,个头大得不得了,弹体得拆成三段,好方便运输,射程虽然没到一万公里,但就这么惊喜相
西方那帮老外的核威胁美梦就彻底搅了个稀巴烂
我跟你讲,谁能想到这家伙以后会成阅兵的“常客”
从1984年一直到2025年,七次大阅兵,七次压轴
这“老炮儿”风头一点没减
东风-5从最初的基本型发展到B型、C型,弹头也从以前的单个核弹头,升级成能分头攻击十个目标的分导式多弹头,射程那是越来越远
从能打到部分洲际扩展到全球无死角
2025年9月3日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东风-5C又是压轴,十二台运输车浩浩荡荡,弹体还是三截式,观众席那叫一个惊呆了,有人喊着“这导弹比火车还长”
它体积比新亮相的东风-61还大,液体燃料发动机的喷口直径差不多三层楼那么高,发射时重量足足有183吨
很于三辆主战坦克垒起来那么重
为啥六十年过去了,它还是核武器的老大哥
这事儿说起来有点意思,答案其实藏在液体燃料那种“暴力美学”里
液体燃料的推力大,载荷能力强,能带着10枚分导式核弹头
飞行距离能跨越1.5万公里
你说那速度,重返大气层时能冲到19马赫,咱说白了,就是北京到纽约20分钟搞定的节奏
而且弹头还能玩机动变轨,像跳太空芭蕾一样,甩开反导系统
真是“鬼鬼祟祟”的家伙
有人老说固体燃料更先进,但你想,东风-5C是蹲在发射井里,不用像那些机动发射的东风-41、东风-61跑来跑去
它俩一个靠“硬气”,一个靠“灵活”,互相配合
织起一张密密麻麻的核威慑大网
东风-5家族的故事,实在就是中国战略威慑力量的进化史
其实,1960年那会儿,中国连仿制苏联P-2导弹都得叫“1059”代号
意思是争取1959年10月国庆前搞出成果
结果苏联专家撤了,资料全烧了,科研人员咬着牙自己干
硬是把“东风一号”打到554公里外的目标
1980年,东风-5开始全程试验成功,导弹飞越太平洋精准命中目标,咱中国成了全球第三个拥有洲际导弹技术的国家,那个时候的自豪劲儿,老实说
[说说俺对东风系列的那些感触]
再说说2015年,东风-5B带着分导式多弹头亮相,一枚导弹能同时打十个目标
听起来就有点像“远程狙击”
2025年,东风-5C的制导系统升级,误差缩小到百米级,从原来那种“覆盖城市”变成“精准点穴”,感觉跟以前比
这六十多年,东风系列这玩意儿,从近程打到洲际,从液体燃料玩到固体燃料,从单弹头进化到分导式多弹头
但东风-5一直稳稳地呆在发射井里
你说这大国重器,逻辑其实很简单,不是“谁新谁强”
阅兵场上的东风-5C根本不是用来打仗的,那是和平的象征
它就是用来告诉人间,中国有能力让任何胆敢挑衅的人付出他们承受不了的代价
你瞧这“东风快递”,使命那叫一个必达,送了六十多年
收件人是每一个想要过安稳日子的中国人
说实话,这份底气和担当,在这大变天的人间里,真是让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