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29 20:27 点击次数:120
八月下旬,菲律宾三艘公务船从巴拉望岛港口拔锚启航,目标直指仁爱礁。这支由两艘海岸警卫队巡逻舰和一艘渔政船组成的编队,外界普遍揣测,正是为了给那艘在仁爱礁上非法坐滩的破旧舰艇,运送急如星火的补给。
然而,就在距离仁爱礁约百公里的半月礁海域,菲方编队却撞上了中方海上力量的铜墙铁壁。一艘编号5304的中国海警主力舰艇,如离弦之箭般从仙宾礁方向疾驰而来,精准无误地横亘在菲方预定航线上,将其去路彻底截断。
中方舰艇对菲方船队展开了持续一日有余的紧密盯防与强势压制。在这场漫长的海上对峙中,菲律宾船只犹如困兽,始终未能突破中方设下的防线,向西的航路被彻底堵死,补给计划也因此被迫搁浅。
海上猫鼠游戏
菲方船队曾试图通过环绕半月礁迂回,并反复开关船载识别系统,企图以此规避中方舰艇的严密监视。然而,这些小伎俩并未奏效,中方舰艇始终保持着对其的近距离监控,不给一丝喘息之机。
中方海警舰艇一度采取横向逼近战术,并毫不留情地使用水炮对菲方船只甲板进行压制性喷射。在水炮的持续冲击下,菲方船员们被迫退入舱内,甲板之上,再无立锥之地。
对峙持续超过30小时后,面对中方坚不可摧的阻拦,菲方船队最终不得不调转航向,灰溜溜地返回其出发港口。在此之前,菲方的一艘渔政船已先行调头离开,这无疑是其在重压之下无奈退却的明证。
中方在仁爱礁、半月礁、仙宾礁一线,部署了大量执法船只和武装快艇,构建起一道密不透风的海上防线。区域上空,中方直升机和无人机进行着常态化巡逻与侦察,形成了一张立体化的监控网络。
一艘中国海军拖船,编号南拖185,也已部署至仁爱礁附近水域。这艘拖船的存在,无疑为中方在海上对峙中增添了一层潜在的威慑力量,使得区域局势的走向,愈发清晰明朗。
破船求生记
在仁爱礁那片浅滩上,非法坐滩的“马德雷山”号舰艇,自上世纪末起便如同一枚锈迹斑斑的图钉,被死死钉在那里。舰上驻守的十余名菲律宾海军陆战队队员,如今他们的生存状况,无疑已成了外界关注的焦点。
舰上人员已连续数月未能获得正常的物资补给,生活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菲方官员曾透露,由于物资短缺,舰员的饮食已削减至每日两餐,甚至有人员出现了脱水症状,情况可谓不容乐观。
根据此前补给频率和物资储备的推算,舰上食物与淡水储备已严重不足,远低于维持正常生活所需的最低水平。菲方军警部门通常以约40天一次的频率向该舰运送物资,而当前已严重逾期,令人担忧。
菲方亟需及时进行补给,以避免舰上人员彻底断粮,并向国内民众展示其维持补给的能力。然而,补给的难度正变得越来越大,这使得马尼拉当局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去年,中方曾基于人道主义考量,在菲方提前报备并接受全程监管的前提下,允许其运送生活物资。这无疑体现了中方在处理此类问题时的灵活性和一份难得的人道精神。
然而,近期菲方政府却否认了此前的“君子协定”,并纵容媒体大肆炒作中方“欺凌”行为。这一举动,无疑使得中方收紧了对仁爱礁补给的限制,调整了此前相对宽松的政策。
作为回应,中方明确规定,任何补给都必须以承认中方主权为前提。任何未经备案、未经检查的船只,都不得靠近仁爱礁,这一立场,无疑彰显了中方维护主权的坚定决心。
马尼拉的棋局
此次补给行动的失败,在菲律宾国内引发了强烈舆论反响。菲政府目前面临着是选择“体面收场”还是继续“以卵击石”的战略困境,进退维谷,左右为难。
菲军总参谋长在行动前曾发表强硬言论,提及“死一个人就开战”的所谓“红线”,言辞激烈。然而,随后他又改口宣称已“成功驱离”中国船只,但此说法很快被卫星图像等确凿证据驳斥,沦为笑柄。
菲方高层言论前后矛盾,被外界解读为旨在安抚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政治表演”,表演痕迹过重。这种言论上的反复无常,也暴露了其在实际行动上的虚弱和无奈。
菲方深知坐滩舰艇的脆弱性,一旦冲突升级,该舰恐难以支撑片刻。菲律宾海上力量在吨位、装备和技术上与中方存在显著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差距巨大。
菲方后续可调动的海上资源有限,主要为二手巡逻艇和小型快艇,难以与中方强大的海上力量抗衡。这种实力上的不对称,使得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始终处于劣势。
菲方惯用的“闯一闯、闹一闹、再找美国人撑腰”的老套路,试图借外部势力之手来搅动南海局势。然而,这条屡试不爽的策略,眼下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当前美国在中东和乌克兰事务上投入更多精力,其航母已调回本土维护,并未在南海增兵,显得力不从心。美国国务院仅发表“呼吁各方保持克制”的声明,未能提供实质性支持,隔靴搔痒。
菲方正评估多种“曲线救国”方案,试图在不直接冲突的前提下解决补给问题,可谓绞尽脑汁。这些方案包括寻求越南、日本等国“联合巡航”,以期搅浑局势,分散中方注意力。
另有从其他方向调派民用船只进行多点佯动,以分散中方兵力,声东击西。此外,菲方还考虑冒险使用直升机进行超低空空投,以解舰上人员的燃眉之急,铤而走险。
然而,这些方案的实施面临诸多挑战。越南近期已与中国完成北部湾联合巡逻,日本海上保安厅也明确表示不介入中菲主权争议,使得“联合巡航”的希望,几近渺茫。
菲方此前两次空投尝试均被中方拦截,物资被抛入海中,显示出空投的难度和风险之高。中方已明确补给条件:需提前48小时通报、接受现场检查、仅限生活物资,并确认无加固船体材料。
笔者以为
菲方若想“不丢面子地救人”,必须首先承认中方对仁爱礁的管辖权,这是前提。这是中方在人道补给问题上的明确底线,也是解决当前困境,打破僵局的关键所在。
菲律宾与美国的地缘绑定日益加深,国内亲美宣传也调动了民族主义情绪,使得当局骑虎难下。这使得菲军警部门和政府缺乏放弃坐滩舰艇或撤离人员的政治魄力,使得其在决策上受到掣肘。
中方已在美济礁等地加强部署,拥有更多战略筹码,进一步巩固了在南海的战略主动权,占据上风。中方认为,菲方后续的任何行动都难以改变仁爱礁的实际控制局面。
此次仁爱礁补给行动的受挫,是南海博弈进入新常态的一个缩影。它警示各方,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投机取巧的挑衅都将面临进退失据的尴尬,自食其果。区域和平稳定,仍需各方回到对话协商的轨道,寻求务实可行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