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88彩 > 新闻动态 >

欧盟碳边境机制临近收紧,土越钢企与中国出口业如何迎战“碳成本”?

发布日期:2025-10-26 13:43    点击次数:145

欧盟碳边境倒计时:土越钢企与中国出口的三重选择

伊斯肯德伦港的清晨,钢厂业务员盯着CBAM季度报表,默念那串术语:MRV、默认值、内嵌排放。海防这边,外贸经理反复核算一票热轧卷的“碳账”,皱眉:走不走欧盟?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条例》(EU)2023/956已运行过渡期,进口商按季报数,2026开始真金白银“缴券”。覆盖钢铁、水泥、铝、肥料、电力、氢,核心一句话——防碳泄漏、同价同责。

古特雷斯的话仍刺耳:“全球沸腾时代到了。”气候账单落到单证与报价上,才算进入车间。

算一笔“粗账”:若EU ETS碳价在70欧元/吨,一吨BF路线热轧卷内嵌排放按2吨计,潜在碳成本约140欧元/吨。EAF路线用绿电,强度可降到0.6—0.8。差距,在吨钢毛利里见真章。

土耳其的路子,是加码电炉与HBI,签PPA锁绿电。伊斯肯德伦、卡拉比克的厂长说得直白:先把Scope 2拉下来,不然出口谈不拢。土欧关税同盟不再是“免死金牌”,碳成了新门槛。

越南的难点在高炉占比高。河静与海防的钢企正补“底层能力”:做LCA、EPD,跑第三方核证。EVFTA降了关税,CBAM却像“第二道闸”,单靠价格战不灵了。

中国的选择更多样:一是“跟投减排”,EAF占比、余热发电、绿电消纳,一个车间一个KPI;二是“供应链再布置”,中东、印尼新线对欧、对非“分流”,降低对单一市场依赖;三是“价格/市场双博弈”,欧盟少赚,转而加码中东、非洲、拉美,把舱位往高景气区域挪。

外贸实务也在变:报关要带碳强度,工厂端建数据湖;采购签长协电价,谈Scope 2折扣;船公司讨论BAF之外的“碳附加”。谁能把证书、数据、物流一气呵成,谁就有议价权。

别忘了时间表。过渡期还在跑,报告错了有容错,但2026起是真付钱。等?还是动?行业老话:不做白工。

问题抛给一线读者:你所在城市的钢厂、铝厂、外贸公司,CBAM已经改变报价与接单节奏了吗?说说你们的“碳账”与应对招数。



Powered by 88彩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