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88彩 > 新闻动态 >

“PPT冲锋枪”:国产冲锋枪的“败笔”,为何被公安部淘汰?

发布日期:2025-11-23 02:43    点击次数:81

这款上世纪诞生的老枪,用的是托卡列夫手枪弹,本身就不太适配现代执法场景,再加上大多是八九十年代生产,工艺水平有限,长期使用后精度下滑、故障增多,就算加了改装套件,原本轻便的优势也没了。

与此同时,现代反恐防暴场景越来越复杂,警察在人口密集的市区作战,既需要精准命中目标,又得避免误伤群众,79 式的短板越来越明显,这才有了后续新型警用冲锋枪的选型需求。

很多人觉得,装备选型拼的就是参数,BJC16 的纸面数据其实不差。

全枪重量不到 3 公斤,拿在手里不费劲,适合长时间巡逻执勤;

用的是 9mm 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停止作用好,不会过度穿透,刚好契合警用需求;

机匣上有全长度的皮卡汀尼导轨,能装瞄准镜、战术手电筒、激光指示器这些配件,必要时还能装消声器搞隐蔽攻击,甚至能发射橡皮子弹执行镇暴任务,有效射程 200 米,30 发或 50 发的弹匣容量,火力持续性也说得过去。

当时不少地方特警都试用过,包括新疆这种实战需求高的地区,反馈里也提到它首发精度不错,按理说不该被淘汰。

但小扶想说,警用装备的选型,从来都不是 “参数党” 的胜利,而是 “实用派” 的胜出。

BJC16 最大的问题,出在 “好看不好用” 的细节里。

首先是结构强度不足,它的机匣是小厂用铝合金数控加工的,虽然成本低,但耐用性不够,在长期测试中出现了机匣裂纹的情况。

警察的枪可不是摆着看的,可能要经历频繁的插拔、高低温环境的存放、粗暴的携带运输,这种 “娇气” 的结构根本扛不住实战考验。

反观后来胜出的 CS/LS7,用的是模锻铝合金机匣,成本虽然高,但结构强度有绝对保障,这就是大厂和小厂在工艺选择上的差距。

其次是产能和品控的硬伤。

警用装备的更新换代,不是小范围试用那么简单,而是要满足全国公安特警的批量需求,这就要求生产企业有足够的产能和成熟的品控体系。

研发 BJC16 的新苏机械,之前主要生产 05 警用左轮,没有大规模生产冲锋枪的经验,生产线和品控标准都没跟上。

而重庆建设集团不一样,作为我国主要的军用自动步枪生产厂和外贸武器工厂,它有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生产设备,产能充足,还能保证按时交货,这一点在选型中至关重要。

毕竟警方不可能等一款枪慢慢爬坡量产,关键时刻需要的是能批量列装、质量稳定的产品。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就是生态兼容性。

警用装备不是孤立的,要和现有装备、后勤保障体系适配。

BJC16 的外形设计参考了美制 M4,虽然看着酷炫,但和我国警方长期使用的枪械操作逻辑、维护习惯有差异。

而 CS/LS7 借鉴了德国 MP5 的设计,MP5 在全球警用领域都有广泛应用,我国警方对这类枪械的操作和维护相对熟悉,上手更快。

此外,建设集团有完善的售后和配件供应体系,能及时提供维修、保养服务,而小厂在这方面很难跟上,这也是公安部考量的重要因素。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 BJC16 性能不算差,为什么不能作为补充装备?

小扶觉得,警用装备讲究的是标准化、统一化。

如果各地警方装备不同型号的冲锋枪,不仅训练要分开搞,配件也要分别采购储备,后勤保障的成本会大大增加,还容易出现兼容性问题。

公安部选择 CS/LS7后来定型为 QCQ171,就是为了实现警用冲锋枪的标准化,让全国警方使用统一型号,提升协同作战能力,这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里要科普一下,警用冲锋枪和军用冲锋枪的需求差异真的很大。

军用冲锋枪注重火力压制,精度要求没那么高,而警用冲锋枪面对的是市区、室内等复杂场景,歹徒可能和人质、群众混在一起,必须保证首发命中、火力可控。

BJC16 虽然首发精度不错,但持续射速较低,在突发情况下的火力压制能力不足,而且人机功效的细节处理不如 CS/LS7。

比如 CS/LS7 的枪托可以伸缩也可以折叠,折叠后全枪长只有 490 毫米,比 BJC16 更适合狭小空间作战,握持起来也更舒服,这些细节上的优势,在实际使用中会被无限放大。

小扶还发现,BJC16 的淘汰,也反映了国产军工中小企业的发展困境。

中小企业在创新上更灵活,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推出参数亮眼的产品,但在工艺成熟度、产能保障、生态建设上,和大型军工企业差距明显。

警用装备选型,既要鼓励创新试错,也要兼顾稳定可靠,所以大企业凭借从实力胜出,其实是符合行业规律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 BJC16 就是 “败笔”,它的尝试为后续国产警用冲锋枪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比如在战术配件适配、多弹种兼容等方面的探索,都为后来的产品提供了参考。

再看看 CS/LS7 的后续发展,它不仅成为了公安部的制式装备,还被军方看中,在 2019 年国庆阅兵上亮相,成为车组成员和海军特种兵蛟龙突击队的配枪。

这也从侧面说明,一款优秀的警用装备,只要性能足够全面,完全可以实现军警通用,而这背后离不开大企业的技术积累和从实力。

BJC16 没能走到最后,不是因为它不够努力,而是因为在警用装备 “性能适配、产能保障、成本控制、生态兼容” 这四大核心维度上,没能全面满足要求。

小扶觉得,国产装备的进步,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一款 “失败者” 都在为后来者铺路。

BJC16 的经历告诉我们,一款装备的成功,不仅要纸上参数好看,更要经得起实战的考验、规模化生产的检验,还要融入现有的装备体系。

我国军工行业从模仿到创新,从单品突破到系统升级,正是在这样的试错与迭代中不断前行。

如今,QCQ171 已经开始大规模列装我国公安特警和军队,成为国产冲锋枪的新标杆,而 BJC16 虽然没能成为主角,但它在警用装备更新换代浪潮中的探索,依然值得被铭记。

毕竟,没有谁能一步到位,国产装备的崛起,需要更多这样的尝试,也需要我们多一些理解和包容,看到每一次失败背后的行业进步。

小扶始终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优秀的国产装备涌现,它们会在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更加贴合实际需求,更加稳定可靠,而 BJC16 的故事,也会成为国产军工发展史上的一个注脚,见证着我国从装备大国向装备强国的转变。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Powered by 88彩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