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88彩 > 产品展示 >

港美股补税潮来袭,大户首当其冲!

发布日期:2025-07-29 09:09    点击次数:165

税务稽查利剑穿透境外账户,一场覆盖百万投资者的补税行动正从大户向散户蔓延。

“接到税务局电话时,我以为遇到了诈骗。”上海投资者张先生回忆道。今年5月,他收到税务部门通知,要求补缴2022年至2024年港美股投资收益税款,最终补缴金额高达37万元。

张先生的经历并非个例。自2025年3月起,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税务部门通过短信、电话和自查通知等形式,密集要求通过富途、老虎证券等境外券商投资港美股的内地居民申报并补税。

首轮重点针对高净值“大户”,补缴金额从十几万到上百万不等。山东一位投资者甚至补缴了126.38万元的税款及滞纳金。

01 补税潮的突然来袭

今年3月,税务部门行动初现端倪。湖北、山东、上海、浙江四地税务局同步发布消息,依法对未申报境外所得的纳税人开展风险应对。四名境内居民分别补缴税款及滞纳金18.48万元至141.3万元不等。

进入5月,通知频率显著增加。覆盖地区从一线城市向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活跃区域扩散。通过香港富途、老虎等券商开户投资港美股的内地居民成为主要通知对象。

追溯期集中在2022-2024三个纳税年度,精准覆盖了特殊时期后散户借道境外券商涌入境外市场的投资热潮期。

根据税务机关“五步工作法”,目前尚处于第一步“提醒警示”阶段。税务部门通过短信等方式提醒纳税人自查境内外收入、自主申报,而非直接要求补税。

“每个地方执行情况或有差别,建议纳税人主动与当地税务部门沟通。”从事财税管理咨询工作的李女士表示。

02 法律利剑早已高悬

这场补税风暴并非横空出世。《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早已明确规定:居民个人从境内外取得的所得均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具体而言,转让对中国境外企业投资形成的股票、股权等权益性资产取得的所得,属于“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居民个人来源于中国境外的财产转让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

过去政策执行力度有限,主要受制于国际信息交换不畅。随着CRS(共同申报准则)机制完善落实,中国跨境投资监控技术大幅提升。

CRS目前覆盖150余个司法管辖区,要求参与国金融机构识别并申报外国税务居民的金融账户信息。当中国税务居民在CRS参与方金融机构开设账户时,相关信息会自动交换至中国税务机关。

“CRS已经实施多年了,并非今年才启动,只是之前监管比较宽松,仍在摸底阶段,现在开始强化监管了。”信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赵秦晋指出。

03 穿透式监管的技术支撑

CRS机制交换的信息包括:投资者身份信息税号、年末账户余额、股息利息卖出金额等,但不包含交易盈利数据。

“据我了解,目前CRS交换的信息主要是一个账户余额,但还无法知晓账户持有人过往的盈亏情况及投入资金等信息。”李女士解释道。纳税人需要自查计算股票买卖收益并主动上报。

除了CRS机制,中国还通过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境外投资备案信息比对、外汇收支数据筛查等方式,精准识别异常交易。一旦系统发现境内居民存在境外账户大额资金往来、境外投资收益未申报等情况,将自动触发风险预警。

金税四期的全面铺开更如虎添翼。该系统实现了对税收征管全流程的智能化监控,能精准追踪资金流向和收入情况。技术与机制的双重升级,使税务部门对个人境外所得纳税的征管力度空前强化。

04 征税细节与投资者困境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服务热线工作人员介绍,居民个人港美股投资收入主要分为两类,均适用20%税率:

资本利得税,即股票买卖差价。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卖出价–买入价–合理费用)×20%。通过港股通渠道投资的,资本利得暂免个人所得税至2027年底。

股息红利税。美股股息被美国预扣10%后,还需向中国补缴10%;港股股息中,H股按20%征收,香港本地股因已扣10%通常无需补缴。

在实际操作中,年度盈亏可相抵,但跨年度盈亏不能互抵。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税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何杨指出:“考虑到股票交易有盈有亏,按纳税年度盈亏互抵后缴税可能更为合理。”

这一规定引发争议。假设投资者2022年和2023年亏损,2024年回本,三年整体未盈利,但2024年仍需为盈利部分纳税。整体亏损却需缴税的矛盾让许多投资者难以接受。

05 市场影响与资金流向

面对补税压力,不少直接投资港股的投资者开始考虑转向港股通渠道。港股通在资本利得税方面的优势明显:其股票转让差价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至2027年底。

高频交易或大额资金运作的投资者转向港股通后,交易盈利环节可直接减少20%税负。

然而,港股通存在多重限制:投资标的范围较窄,主要覆盖港股大型蓝筹股和成分股;无法参与港股打新;不能交易部分刚上市新股。对追求多元投资的散户而言,这些限制降低了港股通的吸引力。

富途证券、老虎证券等境外互联网券商则相对淡定。“本轮补税通知对公司业务并无显著冲击,”一家香港券商表示,“内地居民通过境外券商直接开户投资港美股的行为早已被监管界定为不合规,新增业务早已停摆。”

不过,有券商坦言补税潮可能间接影响存量客户的交易活跃度:“部分老客户因补税成本担忧,开始减少港美股交易频率,转向港股通。”

06 政策意图与未来趋势

这场补税风暴背后有着双重政策意图。从税收监管维度看,意味着中国对跨境资本收益的征管正式迈入“数据穿透”阶段;从宏观调控视角分析,则释放出遏制非理性资本外流、构建海外资金回流通道的信号。

经济学家余丰慧指出:“当境外投资面临更严格税收监管时,部分原本流向港股、美股的资金,出于税务成本考量,极有可能重新审视投资布局,进而选择回流国内。这种资金回流如同为A股市场注入一股新鲜‘活水’。”

未来,加密货币等新型资产可能成为税务关注重点。加密货币财税服务商FinTax创始人Calix认为:“Web3相关的币圈收入同样非常值得关注,且未来可能成为重点之一。”

对于投资者而言,合规避税仍有途径:通过国内券商的港股通账户投资港股;在A股市场购买跨境ETF(如纳斯达克100ETF、标普500ETF);增加非金融资产配置比例,如房地产、艺术品等。

税务部门五步工作法仍在推进:提醒警示、督促整改、约谈警示、立案稽查、公开曝光。目前大多数投资者仅处于第一阶段,窗口期仍在。

转向港股通的投资者发现,这一渠道虽能规避资本利得税,却无法参与港股打新,也不能交易部分刚上市新股。而美股投资者则没有类似港股通的替代选择。

这场补税风暴尚未结束。随着金税四期系统与CRS交换机制深入协同,更多散户投资者将进入监管视野。税收征管的技术之网,正无声收紧。#热点观察家#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财智密码



Powered by 88彩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