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88彩 > 新闻动态 >

王光美回西柏坡,看到和刘少奇的珍贵合影,惊奇不已:从哪知道的

发布日期:2025-08-12 05:30    点击次数:196

1992年,时年71岁的王光美老人在离开西柏坡将近五十年后,再次回到这片故土。

她当时说:“我得到我家瞧瞧。”在她和刘少奇一同生活过的旧居,王光美抚摸着刘少奇用过的办公桌,不禁回忆起来。

王光美盯着墙上挂着的结婚照看了很久,旁边跟着的人主动跟她说:“这是您和先生结婚时拍的照片,你们是1948年8月21日结的婚。”

王光美十分惊讶:“我就记得是1948年8月,这21日你们是咋知道的?”

听工作人员讲解时,王光美回忆翻涌,几十年前的事儿又浮现在脑海里......

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部的军队大规模向延安发起进攻,党中央作出决定:撤离延安。

周恩来和叶剑英组织召开会议,参会人员有南京办事处外事组的同志以及从北平军调部回到延安的同志,此次会议主要是安排撤出延安的相关工作。当时,王光美在延安的军调部任职。

差不多半年前,国民党军队大规模进攻中原解放区,王光美接到叶剑英的指示,从北平的军调部转移前往延安。

周恩来、叶剑英宣布说,外事人员组成一个队伍,由薛子正任队长,带领大家离开延安。王光美跟着队伍先到了瓦窑堡,然后渡过黄河,到达晋绥地区的山西临县。

根据上级安排,王光美被派到晋绥分区的山西兴县,参与土改工作。王光美所在的工作队进村之前,先到蔡家崖学习相关文件,当时刘少奇刚好途经蔡家崖,刘少奇和王光美在吃饭的时候见了一面。

早前刘少奇和王光美在延安就打过照面、有过交集了,所以这次见面俩人也不觉得生分。吃饭的时候,刘少奇主动问王光美:“你是打算在这儿参与土改,还是跟着我们去晋察冀?去那儿一样能参与土改。”

王光美显得有点意外,问道:“我这会儿在学习呢,等等着分配到哪个工作队去,能跟你们一起走不?”

想了一会儿,王光美还是觉得直接走掉不合适,便回绝了刘少奇的提议。晚上回到住的地方后,王光美心里犯嘀咕:刘少奇这是啥意思呢?

多年以后,王光美回忆起过去的事情,认为刘少奇让自己一起走,其实是对她有好感,可那时的王光美完全没察觉到这一点。

学习的时候,王光美还听说了一件事,邓颖超大姐跟吴青说过,打算把她介绍给刘少奇,王光美听说这事,这才知道刘少奇之前已经和王前离婚了。

王光美在晋绥参与土地改革工作差不多有一年时间,她对方言不太听得懂,却依然积极走访贫困群众,了解他们的困难,还发动当地百姓。王光美的这些表现备受认可。

那时候,她和刘少奇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战时通讯不畅通,刘少奇、王光美基本没什么联系。1948年春天,王光美接到组织的通知,离开晋绥,前往西柏坡。

在西柏坡这片土地上,王光美办好了自己的人生大事,也看到了革命胜利的希望。

王光美刚到西柏坡后,和毛主席、刘少奇见过几回。毛主席问起她以前上学的事儿,刘少奇则邀她有空去家里坐坐。

星期天有空时,王光美打算去找刘少奇。

她先是联系上赖祖烈,随后赖祖烈把她带到了刘少奇的住处。王光美进去时,刘少奇正趴在书桌前专注地办公,他马上站起身来,又惊讶又高兴地说:“你真来了。”

刘少奇叫王光美坐下,两人已经好久没坐下来好好说说话了,他说:“这么久没听到你的消息,也不知道你最近怎么样?”

刘少奇直接坦率地向王光美说出了对她的好感,还把自己的情况毫无保留地讲给王光美听,为了让王光美放心,刘少奇接着说道:

要是想知道需要注意啥,你可以去问问安子文;如果想打听我的过往经历,就去问李克农同志;要是想了解我的婚姻状况,直接问邓大姐就行,她就住在隔壁院子。

他们聊了好久,连时间都没留意,王光美感觉待了挺长时间,就问:“几点啦,我该回去咯。”

刘少奇手上没戴表,从抽屉里拿出来的表也坏了,这让王光美心里不由一阵触动,看得出刘少奇平时工作太忙了,他甚至没工夫留意时间,而且这些琐碎事儿也没人帮他打理。

王光美立马应下:“你把东西给我,我来帮你修。”

多亏赖祖烈帮忙,刘少奇的手表修好了。赖祖烈把手表交给王光美,王光美随后托人转交给刘少奇,帮刘少奇把手表的事儿解决了。

刘少奇和王光美互相有好感这事挺明显的,王光美很慎重,照刘少奇之前说的,她特意去找了安子文、李克农、邓颖超,询问他们的意见。

邓颖超和李克农虽有些意外,但也替她开心,对于这份感情,他们都向王光美送上了祝福。

就这样,基于在延安的初次认识,刘少奇和王光美在慢慢的交往过程中走到了一块儿,而且在他们确定恋爱关系的西柏坡,举办了婚礼。

听说刘少奇、王光美要结婚这事儿,好友廖承志特意画了幅画,画里是一轮带着笑意的月亮,象征他们以后的婚姻生活能幸福美满。廖承志这幅画挂在王光美和刘少奇的新房里,作为对他俩的祝福。

刘少奇和王光美的新房选在刘少奇的居室,差不多8平米。卧室面积不大,屋里的摆设十分朴素,床铺就是两条长凳搭一块木板,还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以及两人的合影。虽说简陋,却透着股温馨劲儿。

刘少奇和王光美打算结婚时,刘少奇跟王光美说,直接把行李搬到新房去就行。王光美问他:“我就这么搬过来算啥呀,要不要去机关大食堂说一声?”

王光美还有些老思想,好在刘少奇不在乎那些形式,他跟王光美说,不用搞这些仪式。

8月20日,外事组的同事们特意为办喜事的王光美开了个会,庆祝她结婚,现场气氛特别温馨。王光美心情很不错,在大伙儿的起哄下,站起来唱了首歌,结果唱到一半忘词了,但一点没影响她马上要结婚的兴奋劲儿。

8月21日,刘少奇手头还有不少工作要处理。那会儿解放战争正打得火热,革命形势发展得很快,刘少奇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到了傍晚的时候,刘少奇让他的卫士长李长友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去帮王光美搬行李。

刘少奇对李长友说:“我今儿要结婚啦,王光美同志难为情,你们去把她接过来吧。”

王光美在离西柏坡附近的村子柏里居住,她没带太多行李,只有一套被褥,刘少奇的工作人员很快就把行李搬到西柏坡他们的新房。

身边外事组的工作人员看到刘少奇派人来接王光美,马上为王光美忙碌起来。他们到集市上买来鸡蛋、糖、奶粉等,一群人一起动手做了个大蛋糕,还特意在蛋糕上面做了花的造型。大家作为“娘家人”,把王光美送到了西柏坡。

那个贺喜的蛋糕也被拿到他们的新房里。

晚饭后,毛主席和周恩来去到刘少奇的住处向他道贺。毛主席、周恩来、刘少奇在办公室里交谈,王光美则在外屋和其他女同志们一起,找来了刀子和盘子,开始切蛋糕。

大伙儿都挺开心的,小朋友们争着吃蛋糕。王光美想得很周到,给毛主席、周总理和刘少奇各切了一块蛋糕。毛主席人特别好,他心里想着家里的女儿,还特意让王光美拿一块蛋糕,说带回去给女儿吃。

为了庆祝这个热闹的日子,大家在中央大院的露天舞会场上,筹办了一场晚会,有空的同志们都来这儿参加晚会。

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领导人都在现场,现场一片欢声笑语。朱德大声说道:“今天是刘少奇、王光美结婚的日子,咱们请他们俩给大家表演个节目怎么样?”

朱德这话刚说出口,现场立马响起欢呼声和掌声,刘少奇和王光美这对新婚小两口一块儿给大伙儿唱了首《南泥湾》,随着清亮的歌声响起,现场的气氛嗨到了顶点。

周恩来提议,大家把延安晚会那股热情带到西柏坡来,腾出块地方,让刘少奇、王光美给咱们跳支舞。

那两人没拒绝,很大方地一块儿跳起舞来,在这种气氛的带动下,周围的人也跟着跳起来,就连周恩来、朱德也被几位年轻人拉过来,开始跳舞。

1948年8月21日这天,是刘少奇和王光美喜结连理的日子,西柏坡的大伙儿都格外开心。

多年后王光美回忆,她和刘少奇结婚,表面没办仪式,其实有特别的仪式感。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叶剑英等领导都来为他们道贺,现场还有一场充满欢声笑语的舞会。

这一天的西柏坡满是笑声和希望。就在这一天,王光美在西柏坡开启了人生的新阶段。

刘少奇工作太忙,顾不上照顾自己的身体,爱人王光美心疼他,主动帮他操心身体的事儿。就拿吃饭来说,刘少奇吃饭经常没个准点,因为经常突然收到电报或者临时要开会,他根本没时间好好吃饭,时间长了就落下了胃痛的老毛病。

婚后,王光美尽力让刘少奇饮食规律。刘少奇经常工作到深夜才歇,王光美每次都不让他碰冷的剩菜剩饭,而是重新做一份热乎的端给他。刘少奇也爱吃这样的饭菜,慢慢地,身体就好多了。

在工作方面,王光美从事外事组的工作,因此有时会帮刘少奇做些辅助性的工作。王光美通常不会过多过问,因为刘少奇有自己的习惯。

刘少奇在西柏坡的办公室简简单单的,一张办公桌、一把旧椅子、一个木箱子,桌上总是放着不少资料。

有一回刘少奇外出开会,王光美把桌上的文件整理了一番,归置得整整齐齐。等刘少奇回来后,王光美没等来夸奖,反倒被说了几句。

刘少奇讲,他有自己放置文件的一套法子,要是给收拾规整了,自己反倒找不着了,于是王光美就不再帮刘少奇收拾这些文件了。

在西柏坡那会儿,刘少奇和王光美有空时就会去散散步。散步是刘少奇特别的放松办法,能让他在忙碌中抽空放松、清净一下。

还有件挺有意思的事儿,王光美刚开始想挽着爱人的胳膊,可刘少奇想到他们身边还有哨兵,就对爱人说:“那些哨兵还没结婚呢。”

之后,刘少奇和王光美散步时,便是慢慢走着,慢慢聊着天,享受这难得的安静时光。

三大战役打完后,国民党失败的局面已经确定,革命马上就要迎来胜利了,而西柏坡成了共产党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党中央作出决定,从西柏坡迁往北平,把新的办公地点选在香山。香山位于城郊,是从农村到城市的理想过渡地带,而且香山有防空洞,便于保障领导人的安全。

3月下旬,队伍从西柏坡动身朝北平方向行进,刘少奇和王光美坐在吉普车里,和这片见证了他们新婚生活的土地告别。

3月25日,中共中央进驻到北平。刘少奇和王光美夫妇,还有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领导人,都住在香山的来青轩。当年王光美离开北平后,辗转经过延安、西柏坡,如今她又回到了北平。王光美站在香山上面,朝着远处眺望,心里有很多感慨。

一边战争还没结束,一边第一届政协会议正紧张筹备着,刘少奇依旧十分忙碌,每天都有干部到家里来商量工作。为此,刘少奇和王光美把最大的一间屋子改成客厅,专门用来接待客人、召开会议。

王光美记得,只有有空的时候,两人才会和在西柏坡时那样,上山散步。她说,刘少奇很喜欢香山的大树,常常一边走一边欣赏。

新中国成立之后,刘少奇和王光美又住进了中南海。刘少奇每天忙于国家大事,几乎没时间休息。王光美有时会陪着他一起去走访开展工作,有时就留在北平,等着爱人回来。

王光美的心里一直惦记着西柏坡,她盼望着能有机会再回到西柏坡,回想过去的日子。

不过这些年,她陪着刘少奇去过不少地方,还回了湖南宁乡的老家,参观了毛主席的旧居,就是没一起再去西柏坡。

刘少奇去世二十多年后,王光美年纪已经很大了,才得以有机会回到西柏坡。

1992年5月时,王光美已71岁。正赶上盛夏时节,西柏坡的松树枝叶茂密,一片葱郁。王光美看着跟以往大不相同的西柏坡,心里格外激动。

王光美心里最惦记的地方,当属西柏坡的中共中央旧址大院。那儿曾是领导同志生活和办公的场所,也留存着她和刘少奇的回忆。一走进那个大院,王光美的笑容明显多了起来。

在工作人员陪着下,王光美先随便看了看其他领导人住过的地方,看完最前面董必武的旧居后,王光美朝刘少奇的旧居走去,嘴里还念叨着:“我得去我家看看。”

屋里的摆设还是老样子,没啥大变化,王光美默默站了好一会儿,望着刘少奇以前用过的办公桌和办公用品,满怀深情地说:“刘少奇同志剩下的东西不多啦。”

刘少奇的那个文件箱还留着,她指着箱子上的“奇字第三号”,就跟身边的人回忆起来。这箱子对刘少奇特别重要,他特别宝贝,走到哪儿都带着。

1980年,王光美决定把这个箱子赠给西柏坡纪念馆,想让这里留存刘少奇的足迹。

她走进自己的办公室,一眼就瞅见了墙上她和刘少奇的合照,她盯着照片看了好一会儿。这时,陪同的人赶忙搭话:“这是你们结婚时拍的照片,你们是1948年8月21日结的婚。”

王光美一下子愣住了:“我就记得是在1948年8月,这21日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没想到大家连日期都记得这么清楚,王光美感到特别意外。

工作人员称,他们之前拜访了许多老同志,借助老同志们的日记本、记录本等资料进行回忆,基本把他们当年结婚的情形弄清楚了,那个喜庆的日子,很多人都还记得。

工作人员的话一下子把王光美拉回了那个年代,大家一起分蛋糕、唱歌跳舞的画面清晰地浮现在她眼前。

王光美在旧居里待了好长时间,盯着屋里的旧卧室,还有桌子、椅子和被子这些老物件,她就那么一声不吭地望着,好久都没开口说话,说不定她的心思已经回到了大家都在的那会儿吧。

王光美回西柏坡一趟不容易,旧址大院门口聚了好多人,这当中还有王光美的一些老相识。

王光美心里还记着大伙儿,她走到村民敬会书跟前,笑着打招呼:“老姐姐,认不出我啦?”

“认得,认得,知道你要来,我专门过来看你。你瞧,你们这一走就是好些年,都没回来过,我心里一直惦记着你们呢。”大姐说道。

王光美回应说:“可不是嘛,转眼都快五十年了,咱们都从年轻时候的模样变成现在的老人家啦,我心里也一直惦记着你们呢。”

在西柏坡,王光美不光走访了旧居,还探望了老朋友们,她总算实现了重返西柏坡的心愿。参观结束时,王光美还在这儿亲笔签下了名字。

她上了年纪,写字的时候手抖得厉害,可神情丝毫不受影响,她写下“难忘西柏坡”五个大字,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感觉所有的情感都藏在这5个字里头了。

后来呢,虽说王光美没去过西柏坡,但西柏坡纪念馆里好多文物都是她捐的,她对西柏坡的这份感情一直很深。

西柏坡在她的人生里可是段关键经历!



Powered by 88彩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