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11 04:23 点击次数:157
9月30日午夜前几小时,白宫下达指令:联邦政府准备关门。数十万公务员将被强制休假,国家公园即将关闭,食品券发放可能中断——而这一切,并非因为国家破产,而是因为两党又一次谈崩了。
这不是演习,而是美国政治的例行危机。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主任沃特签发备忘录,要求各机构启动“有序停摆”预案。所谓“有序”,不过是把混乱包装成程序:员工照常上班,只为收拾政府关门的残局。参议院刚刚否决了两党提出的拨款法案,新财年伊始,联邦资金归零。美国再次站在治理失能的悬崖边。
过去十年,政府停摆已成常态。但这一次,民众的承受力已逼近极限。高通胀尚未退去,房租、食品、医保支出持续挤压家庭预算。此时若联邦雇员停薪、低收入家庭断粮、医疗审批停滞,无异于在伤口上撒盐。2018年那场35天的停摆,造成110亿美元经济损失,80万公务员一度零收入。如今若重演,冲击只会更剧烈——不是因为危机更严重,而是普通人早已不堪重负。
停摆的直接后果清晰可见:FDA放缓药品审批,EPA暂停污染检查,FAA导致航班延误,SBA停止小企业贷款。但更深层的伤害,在于公共服务信任的瓦解。一位依赖WIC营养补助的单亲母亲不会关心参议院辩论细节,她只知道10月1日后,孩子可能领不到奶粉。一位等待护照更新的游客不在乎党派博弈,他只知道自己可能错过航班。当政府变成一个随时可能“断电”的机构,民众对体制的信心也随之熄灭。
而两党对此早已麻木。自1980年以来,美国已发生14次政府停摆,仅有四年按时通过预算。临时拨款法案成了“财政止痛药”,一用再用。2024财年预算案拖了一整年才勉强通过,2025年的危机又接踵而至。更危险的是,停摆正从“临时休克”转向“结构性手术”——特朗普政府已要求各部门准备永久裁员计划,CDC已有1563个职位面临裁撤。这意味着,下次开门后,有些岗位再也回不去了。
公众的愤怒正在累积。2025年6月民调显示,43%的美国人认为两党都缺乏“强有力的领导人”。40%的成年人用“不诚实”“愚蠢”形容政党。这不是对政策的不满,而是对整个政治机器的失望。当政治沦为角力场,民众就成了人质。一位中国青年在美国演讲中直言:“美国真正的威胁,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政府攫取财富却不造福人民。”这话刺耳,却在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斯海默口中得到了共鸣。
停摆可以“有序”,但生活不能。当国家治理靠临时动议维持,当公共服务成政党博弈筹码,所谓民主的根基正在被一点点掏空。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从来不缺——自动拨款机制、跨党派预算委员会、强制调解程序,皆有提案。但缺的是政治意愿。两党宁可让国家停摆,也不愿放弃施压筹码。
如果政府关门是一场病,美国早已病入膏肓。它不缺诊断,缺的是治病的勇气。下次危机来临时,我们不该再问“怎么又停了”,而该问:“谁来为这场无休止的混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