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1-23 21:49 点击次数:62
“55%俄气说断就断,账单却翻了三倍,这不是脱钩,是脱钱包。”
2022年2月24号以后,德国人的日历像被谁调了快进键。周一还在谈北溪2号,周五俄气就贴上封条。总理府里,朔尔茨拍桌子:“合同能撕,炉子不能灭。”于是威廉港工地灯火不灭,四个月码头变巨胃,11月吞下第一船美国液气,价比俄气管气贵出四条街:每兆瓦时最高冲到345欧元,够普通家庭开一年冰箱。
码头建得飞快,钱包瘪得更快。2022年冬天,德国工业电价35.7欧分,放眼全球,只比加勒比四个岛国便宜。巴斯夫算账:在路德维希港造乙烯,成本比路易斯安那贵40%,干脆把100亿欧元项目打包运去美国。湛江基地更狠,提前八个月点火,一船船便宜货绕开欧洲,直接喂给亚洲工厂。德国本土的烟囱一根根熄火,失业率没爆,税先爆,财政部长林德纳半夜刷推特:补贴40亿,2200家厂排队,电费砍半,砍的是教育金。
街头跟着炸。2023年1月,柏林零下15度,老太太推着小车捡木柴,警察在旁边维持秩序,怕人抢。工会算了一笔账:一个四口之家,能源账一年多交1200欧,儿童金却从250欧降到200欧。3月,斯图加特三万人游行,口号只有一句:“要暖气,不要坦克。”绿党主席哈贝克站上改装车,嗓子喊哑:“再忍忍,风来了。”可2023年12月,全国风电连躺平十天,电网调度员把咖啡当水喝,硬从法国、挪威借电24.9太瓦时,比前一年多借170%,邻居也冷,价格翻倍再翻倍。
有人想回头找核电。2024年11月,国际原子能老大格罗西飞柏林,饭桌上劝:“重启最划算。”绿党拍桌子:“核废料你带回去?”联盟党冷笑:“那烧煤?”媒体把三党吵架剪成鬼畜视频,点击量两天破千万,没人记得最后投了什么票,只记得2023年4月最后三座反应堆拔掉插头,现在想插回去,要再花120亿。
俄罗斯倒没闲着。同一艘LNG船,换个马甲驶向中国,2024年对华出口涨50%,印度更夸张,直接砍价七成,俄油俄气打包卖,卢布没崩,财政还多出350亿美元盈余。莫斯科搞直播,主持人举着德国旧合同:“看,他们自己撕的。”
欧盟外资一起用脚投票。2024年外来直接投资跌到9年最低,比2021年缩水三分之一。美国IRA补贴像磁铁,德国机械协会统计,仅2023年就有210家中小企业把产线搬去墨西哥、美国,不带犹豫。留在老家的,排队等补贴,政府兜里只剩债,2024年秋天把“债务刹车”掰弯,允许再借1260亿,国防吃大头,基建喝剩汤。
数字听着像天文,落到老百姓身上就是菜价。2023年通胀10%,超市黄油从1.29欧涨到2.05欧,推特热搜第一条是“早餐自由”。政府减税3%,被嘲讽“掉的是面包渣”。2024年春天,民调机构问“最信任谁”,59%填“自己存钱罐”,比2021年高22个点。
能源部长哈贝克年底开直播,背景是闪闪发光的太阳能板,他喊:“2024年可再生能源占比62.7%,新纪录!”弹幕飘过:“电价16.77欧分,还是美国两倍。”部长装没看见,继续晒风电图,镜头一转,评论区已关。
巴斯夫CEO年底接受《商报》采访,留一句:“我们用香奈儿价格买气,还要问世界为什么不去中国建厂。”文章被截成短视频,点赞破百万,留言最高赞只有五个字:“自己选的嘛。”
德国脱俄,像一场急诊手术,刀口漂亮,账单血厚。工厂搬了,电价贵了,孩子补贴少了,军费多了,风没吹来的时候,大家集体啃老本。有人夸硬气,有人骂憨气,数据摆在这:气是断了,荷包也瘪了,下一个冬天,木头还够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