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1-23 19:15 点击次数:171
在2025年的德国,最力挺默克尔的竟是20岁出头的年轻人? 这群在她卸任时可能还未成年的孩子,如今却以25%的支持率将她推上民调神坛。 而极右翼选择党同期支持率飙升至27%,政治混乱中,年轻人竟把“铁娘子”的稳健当作乱世救星。
四分之一德国人希望默克尔回归政坛,这份怀念在18至24岁年轻人中最为强烈。 2025年11月的民调结果让许多政治观察家大跌眼镜。 毕竟,默克尔卸任已四年,而德国政坛早已天翻地覆。
当前德国政治光谱高度碎片化,极右翼的选择党支持率突破20%,成为联邦议院第二大党。 没有其他党派愿意与之结盟,政治僵局持续。
联盟党内部为是否与选择党合作吵得不可开交,东部州政客公开呼吁合作,党派高层却坚持对抗。 这种内部分裂让选民眼花缭乱。
社民党议会党团主席马蒂亚斯·米尔施强调“防火墙是从纳粹独裁中得出的教训”,但当主流政党拿不出有效对策时,这一原则反而像是掩盖无能的遮羞布。
年轻人成长在社交媒体时代,每天被碎片化信息轰炸,心里本就缺乏安全感。 他们看到默克尔时期那种“不管发生什么,天塌不下来”的稳健,自然产生向往。
甚至有年轻选民坦言:“我不一定同意默克尔的所有政策,但至少你知道她明天、下个月、明年还会在那里,政策不会一夜之间全盘推翻。 ”
经济困境放大了这种怀念。 2025年的德国,通胀虽比前两年有所回落,但食品价格、住房成本依然让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喘不过气。 左翼党靠主打社会公平、可负担住房这些议题,在年轻选民中异军突起。
但年轻人清楚记得,默克尔在任时早就打下了基础。 欧债危机期间,整个欧元区濒临崩溃,默克尔靠稳健财政政策把德国稳住,失业率降到历史低点。 那时年轻人找工作没那么难,房租也没现在夸张。
如今德国经济陷入困境,2023年和2024年GDP连续两年负增长,分别为-0.3%和-0.2%,这是联邦德国成立74年来从未有过的。
制造业产出持续下滑,曾经引以为傲的汽车产业面临严峻挑战。 大众汽车两大主力工厂濒临停产,保时捷第三季度利润暴跌99%。
高昂的能源成本是致命一击。 德国央行报告称,由于持续能源危机,德国经济在冬季出现萎缩的可能性上升,通胀率预计达到10%左右。 俄乌冲突导致能源价格高企,严重压缩德国工业利润空间。
默克尔执政16年间,德国经济保持稳健有序发展,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均处于低位运行。 她带领德国度过2008年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重大挑战。 美联社指出,默克尔执政时期,德国软实力大大增加,国际形象显著提升。
当下德国政府内部却矛盾重重。 自民党主张通过控制支出和减税来激发市场活力,社民党则倾向于政府主导的经济刺激政策。 这种分歧使政府无法形成合力,政策效果难以显现。
更棘手的是,北约要求德国将军费提至GDP的3.5%,每年需多支出380亿欧元。 国防预算已占财政支出18%,挤压教育投入仅14%。
德国部分官员的对外政策也引发争议。 德国央行行长纳格尔在副总理访华前夕发表强硬言论,称若中国让中欧贸易关系恶化,欧洲需准备报复措施。 这种表态与德国经济现实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在今年1月至8月重新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 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盈利一度占其全球利润30%,过去四十年累计从中国获得约1300亿至1500亿欧元利润。 任何试图与中国“脱钩”的言论都无异于经济自杀。
默克尔的对外政策则更显务实。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所所长崔洪建指出,随着德国在国际事务中影响力上升,默克尔几次“关键抉择”帮助德国提升了政治影响力。 在欧债危机中,德国把自身经济实力转化为国际影响力;在乌克兰危机后,德国又主导了欧盟与俄罗斯的外交。
默克尔与普京的私人关系和互动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假若有默克尔斡旋,俄乌冲突可能不会爆发,或规模不会那么大。
年轻人对政治可预测性的渴望比任何年龄段都强烈。 现在的德国政坛,领导人要么像基民盟的默茨那样只会喊口号,要么像绿党的哈贝克一副传统政客刻板样子,根本抓不住年轻人的心。
《明镜周刊》描述默克尔体现了其继任者所缺乏的一切特质:温和、审慎、可靠、同理心与团结精神。甚至“人们看到她标志性手势就会眼眶湿润”。
随着联合政府每一次危机和现任总理每一次言语失误,对所谓默克尔美好旧时光的怀念都在增长。 甚至在她的政治对手中也是如此。
默克尔吃烤肉串的照片在网络上发布后,引发大量评论。 一位用户写道:“真想这辈子至少拥抱这位女士一次。 ”这种亲切感是当前德国政治人物无法企及的。
默克尔执政风格善于妥协。 卢森堡首相贝泰尔称她为“妥协机器”,总能找到共同点让大家一起前行。 她擅长平衡各方利益,不论在国内还是国际层面,都能做到不同党派、利益群体之间的平衡。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评价默克尔非常冷静、理性,决定和表态都经过深思熟虑。 她习惯于听取多方意见,最后采纳多数意见。 这种老练的做法让她在危机管理中表现出色。
尽管默克尔已退出政坛,但她塑造的政治风格和领导智慧依旧为人称道。 德国人本质上追求稳定和秩序,美联社评论道:“任何情况下,德国人都想稳定。”默克尔正是德国稳定的象征。
在政治极化严重的2025年,这种稳定感成为了奢侈品。25%的民调支持率,与其说是给默克尔的,不如说是给当下政客们的一记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