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88彩 > 新闻动态 >

许家印爆雷后狂买伦敦33套房?前妻这操作,把债权人看傻了

发布日期:2025-07-12 13:13    点击次数:77

这边恒大的债权人还在寒风里排队维权,那边许家印的前妻丁玉梅,已经在伦敦泰晤士河边坐拥33间公寓了。4980万英镑,差不多5个亿人民币,说买就买,还是在恒大爆雷之后。更绝的是,她不光买了房,还通过5家离岸公司把资产藏得严严实实,清盘人追了两年,连她到底有多少钱都没查清楚。这哪是离婚啊,这分明是一场提前写好剧本的“财富大转移”——前夫在国内扛雷,前妻在伦敦数钱,债权人在风中流泪。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聊聊:丁玉梅这波操作,到底是“合法避债”的教科书,还是“花式逃债”的活案例?普通人看不懂的“富人游戏”,背后藏着多少让人心寒的真相?

一、“技术性离婚”:早不离晚不离,偏偏在爆雷前“切割”?

要说丁玉梅这婚离得,那叫一个“精准踩点”。2021年中报里,她还是“许家印教授的配偶”;到了2023年公告,就成了“独立第三方”。中间这段时间发生了啥?2021年6月恒大商票违约,8月被央行约谈,12月广东政府派工作组——简单说,就是恒大从“有点缺钱”变成了“彻底爆雷”。你品,你细品:早不离晚不离,偏偏在公司快扛不住的时候离,这时间点卡得比高考作文还准,说是“巧合”谁信啊?

更有意思的是离婚后的“分工”:许家印留在国内,被要求“动用个人身家还债”,又是被监视居住又是被起诉;丁玉梅呢?直接润到伦敦,带着儿子孙子住进泰晤士城的豪宅,手里还捏着恒大约6%的股份,光英国银行存款就有400多万美元。合着离婚不是感情破裂,是“风险隔离”?你负责在国内挡枪,我负责在海外转移资产,这操作,比谍战片里的“金蝉脱壳”还溜。

有人说“离婚了就该分割财产,这是人家的自由”。这话没错,但得分时候。如果是夫妻感情好的时候慢慢分,那叫正常分割;可要是公司爆雷前突击离婚,把核心资产全划拉到自己名下,这就不是“分割”,是“甩锅”。就像你开公司欠了一屁股债,转头就把房子车子全过户给老婆,然后说“我们离婚了,财产跟我没关系”,这搁谁身上能忍?

最讽刺的是,丁玉梅虽然离了婚,却死活撇不清婚内债务。清盘人早就盯上她了,2024年3月直接在香港高院起诉她和许家印,追讨2017到2020年的60亿美元“误报股息及酬金”;7月香港和伦敦法院发了全球资产冻结令;9月英国法院更绝,直接给她定了“零花钱上限”——每月最多花2万英镑。2万英镑啊,差不多18万人民币,够普通人挣一年的了,结果在她这儿叫“限制消费”。咱普通人欠几千块信用卡都被催收电话打爆,她欠几百亿还能在伦敦住豪宅、领“低保”,这世界的参差,真是比马里亚纳海沟还深。

二、33间伦敦公寓:钱从哪来?藏在哪?谁在管?

重点来了:丁玉梅在伦敦买的33间公寓,到底是怎么回事?英国土地注册处文件显示,2022年9月买的,4980万英镑,通过5家英属维京群岛公司持有,还请了仲量联行这种大牌公司来管理租赁。这几个信息点,每一个都透着“不简单”。

先看时间:2022年9月,这时候恒大爆雷已经一年多了,许家印本人都被约谈好几次了,丁玉梅哪来的钱买豪宅?4980万英镑可不是小数目,就算她以前有积蓄,也得说清楚这钱是不是婚内转移的、是不是从恒大套出来的。清盘人怀疑这钱是“非法分红”,要求她披露资产,结果她倒好,要么说“披露义务仅限于必要情况”,要么就申请“保密传票”拖延,光是清盘人发的催债信就有300多封,她愣是装没看见。香港高院去年3月直接驳回她的申请,说她“披露不完整,零散提供信息,严重缺乏信任”——翻译成人话就是:你小子故意藏着掖着,别以为我们不知道!

再看操作:5家离岸公司持股。英属维京群岛(BVI)是出了名的“避税天堂”,公司注册信息不公开,股东是谁、钱怎么来的,外人根本查不到。丁玉梅这么一操作,等于给33间公寓套了5层“隐身衣”:表面上是BVI公司的资产,跟丁玉梅没关系;实际上她是幕后老板,租金哗哗进自己口袋。仲量联行管理租赁?那更是把“专业”打在公屏上——房租怎么收、钱怎么转、税务怎么避,人家门儿清。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清盘人想追讨?先得去BVI查公司股东,再去英国查资金流向,光跨国法律程序就能耗个三五年,等你查清楚了,人家早把钱转移到下一个“避税天堂”了。

更绝的是她住的那套:540万英镑(约5700万港元),带着儿子孙子一起住。等于说,用疑似从恒大转移的钱买了房,然后让全家人在里面岁月静好,留下国内的债权人在烂尾楼里哭爹喊娘。有业主说“我2019年买的恒大期房,现在还没交房,贷款还得照还”;有供应商说“被恒大欠了几千万货款,公司都快倒闭了”。一边是实实在在的血泪,一边是漂洋过海的豪宅,这对比,扎心不?

三、告儿子追10亿港元:这出“苦肉计”,演给谁看?

如果说买公寓是“暗度陈仓”,那丁玉梅告儿子许腾鹤追债,就是“明修栈道”了——而且是演技拉满的那种。

2024年2月,丁玉梅突然向香港高院起诉次子许腾鹤,追讨10亿港元债务。说是2020年6月签了贷款协议,儿子没还钱,所以要追本金+利息,光逾期利息每天就18万港元+827万美元(没错,你没看错,美元)。乍一看,“大义灭亲”啊,连亲儿子都告,这是多讲“诚信”?

但你仔细琢磨就不对劲了:2020年6月,那时候恒大虽然还没公开爆雷,但内部现金流早就紧张了——2021年6月才承认商票违约,说明2020年可能已经在拆东墙补西墙了。这时候丁玉梅“贷款”给儿子5亿港元+3000万美元,是真借钱,还是转移资产?

更可疑的是“追债”的时机:2024年2月,正好是清盘人开始严查她资产的时候。她这时候跳出来告儿子,无非是想证明两件事:第一,我的钱是“借出去的”,不是从恒大拿的;第二,我也是“债权人”,我也在追债,你们别总盯着我。这就好比小偷被抓了,掏出一张欠条说“我也是受害者,他欠我钱没还”,你信吗?

最讽刺的是,这10亿港元债务到现在也没个下文。许腾鹤是还了还是没还?还了钱去哪了?丁玉梅拿了钱是用来还债还是继续买公寓?清盘人问了,她不说;法院催了,她拖着。说白了,这就是一场“自导自演”的戏,演给清盘人看,演给债权人看,演给所有质疑她的人看:“你看,我不是老赖,我也在追债呢!”

可老百姓不傻啊。咱们普通人要是欠了钱,别说告儿子,自己早就被法院列入失信名单,飞机高铁坐不了,银行卡被冻结。结果丁玉梅倒好,欠着几百亿,还能在伦敦起诉儿子“追债”,这操作,活脱脱把法律玩成了“个人秀”。

四、法律漏洞还是道德滑坡?富人的“防火墙”,普通人的“绝望墙”

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的鞠秦仪律师说得实在:“现在的财富家族,都喜欢用复杂架构设‘防火墙’,企业倒了,自己财富保全。法律上无可厚非,但道德上……”后面的话他没说,但大家都懂——这就是“合法但缺德”。

你看丁玉梅这一套组合拳:技术性离婚切割债务、离岸公司隐藏资产、起诉儿子转移视线、拖延战术消耗清盘人……每一步都踩着法律的边儿,每一步都让债权人无可奈何。清盘人想追债?得跨国诉讼、查离岸公司、对抗专业律师团,时间成本、金钱成本高到吓人。最后可能追回来一点点,还不够付律师费的。

可问题是,法律是用来维护公平的,不是给富人当“保护伞”的。当“合法避债”变成“花式逃债”,当企业老板能靠离婚、离岸就能把债务甩给社会,那普通人的信任要往哪放?买期房的业主信任开发商,结果房子烂尾、贷款照还;供应商信任大企业,结果货款被欠、公司倒闭;银行信任恒大,结果坏账一堆、储户买单。最后呢?老板的前妻在伦敦住豪宅、收房租,这叫什么事?

更让人寒心的是,这种操作不是个案。前有贾跃亭“下周回国”,后有许家印前妻“伦敦置产”,富人的“避债套路”越来越熟练:注册离岸公司、签阴阳合同、搞家族信托、办技术性离婚……普通人光是搞懂这些名词就得半年,更别说防范了。就像有人说的:“富人的世界我们不懂,他们的钱能绕地球三圈,债务却能精准绕开自己。”

结语:当“避债”成了技术活,谁来为普通人兜底?

写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一个段子:“以前以为有钱人跟我们一样,无非是房子大点、车好点;后来才发现,他们连‘欠钱’都跟我们不一样——我们欠的是钱,他们欠的是‘艺术’。”丁玉梅的33间伦敦公寓,就是这场“欠钱艺术”的代表作:精准的离婚时间、隐秘的离岸架构、逼真的追债戏码,每一个细节都透着“专业”。

但专业归专业,公平归公平。当一家企业欠了2.4万亿,老板的家人却能在海外坐拥亿万资产;当无数普通人因为烂尾楼、三角债焦头烂额,有些人却能靠着“技术性操作”岁月静好——这不是“商业智慧”,这是对社会诚信的践踏。

最后问一句:丁玉梅的33间公寓,什么时候能用来还债?那些被欠薪的农民工、被烂尾的业主、被拖款的供应商,什么时候能等来一句“钱还上了”?如果法律管不了,道德约束不了,那普通人的信任,该往哪里放?

这事儿,你怎么看?



Powered by 88彩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